7月17日,佑威房地產研究中心的最新統(tǒng)計16日顯示,7月上半月上海新建商品住宅的成交量僅33.62萬平方米,環(huán)比6月下滑了22%,且只相當于2007年同期成交的三成。中新社發(fā)紹常 攝 樓市外資何去何從? 近日,內地樓市接連傳出摩根士丹利、花旗銀行、雷曼兄弟等國際投資機構計劃出售在華物業(yè)的消息。在這些早期進入中國樓市的外資基金欲尋機拋售在華資產時,海外投資者也正放緩進入中國樓市的投資步伐。中國樓市深陷低迷已近一年,難道外資已經嗅到中國樓市危機? 自二00三年開始,一些海外投資機構紛紛進入中國房地產市場,并四處出手收羅優(yōu)質項目,購入金額據不完全統(tǒng)計在三百五十億元人民幣以上。市場人士估計,由于近年中國房價連續(xù)上漲,至今市值已經上漲數倍。到今年上半年,海外投行欲借內地樓市低迷之際四處尋覓優(yōu)質項目,買入意愿仍然十分強烈。 但今年第三季度,在華房地產投資的海外買家明顯減少。相關機構統(tǒng)計顯示,第三季度,曾是外資投資意愿最強烈的上海樓市,也僅有三宗外資購買交易。而早期進入中國的海外投資者也在尋求轉手,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摩根士丹利、花旗銀行、雷曼兄弟、美林等多家外資投資基金開始通過中介尋找買家,準備出售此前在中國購買的物業(yè)資產。 一時間,外資拋售中國物業(yè)、正在退出中國樓市的傳言四起。有業(yè)內人士甚至猜測,中國樓市艱難調整已近一年,短期內深陷低迷的中國樓市似乎難以自拔,難道外資已經嗅到中國樓市危機? “一部分投資商早期進入市場,出于自身戰(zhàn)略的調整或者資金需求,對手中持有的物業(yè)進行出售或是轉讓,但同時也不斷有新的海外資金進入中國房地產市場,這與各個投資商有不同投資策略及資金安排有關系,既然‘有進有出’,不能一概而論定性為拋售,也不能說是外資在退出中國市場。”高力國際投資部董事黃卓偉日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最近一段時間,中國房地產市場正在經歷波動和調整,但同時也會給市場帶來投資機會,畢竟從中長線角度看,企業(yè)及居民對不同種類物業(yè)的需求是強勁而持續(xù)的。”黃卓偉說,目前中國仍是世界上少數經濟持續(xù)增長的國家之一,在全球經濟尤其是發(fā)達國家經濟基本面在惡化時,中國可以成為資金的避風港以及海外企業(yè)業(yè)務增長點所在。 全球信貸市場的危機使流動資金緊縮,對華爾街的國際投資機構而言,出售物業(yè)回籠資金是當務之急。但海外投資機構的集體出售舉動會進一步影響市場信心。 黃卓偉表示,但不可否認的是,全球金融市場波動以及國內房地產市場調整帶來的不確定性增加,銀行信貸變得保守使融資更為困難,而短期內機構投資者在物業(yè)投資上也會變得更加謹慎。毫不疑問,外資短期內會有所觀望,但中長期仍然看好中國樓市,很多海外投資者目前正在做項目儲備,并尋找最佳投資時機,一旦市場情況逐漸明朗,銀行信貸逐步放寬,外資投資機構會有所動作。(記者 阮煜琳) 新聞聚焦: “十一”黃金周,福州地產開發(fā)商欲借為期7天房展會不遺余力降價促銷,但無情現實表明,樓市“金九”已是前塵往事。進入10月,購房者仍陷于深度觀望,業(yè)內人士預計,“銀十”恐成黃粱一夢,迎接樓市可能又是一個“寒冬”。 降價:自救良方,還是飲鴆止渴? 福州樓市今年沒有再現傳統(tǒng)的“金九”盛況,朝陽房產目前積壓房產達1萬多套,每月成交才50多套,積壓量比過去多,成交量卻僅為過去的三分之一。周福良擔心,隨著房地產的開發(fā)建筑成本大幅上漲,開發(fā)商降價簡直是在飲鴆止渴。 迎接樓市的可能又是一個“寒冬”? 業(yè)內人士認為,受信貸政策等綜合性政策影響,開發(fā)商的資金鏈越繃越緊,同時持續(xù)低迷的樓市成交量更令開發(fā)商的資金鏈備受考驗。迎接樓市的可能又是一個“寒冬”。 一直“做多”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外資近期發(fā)生異動,多家海外投資機構欲轉讓手中物業(yè)的消息令市場臆測紛紛。對于在低迷中艱難前行的中國樓市而言,外資拋售的影響還不至于太嚴重,但市場信心可能會受到干擾。 “坐山觀虎斗” “急需抬轎人” 延伸閱讀: 樓市急跌,對于普通購房者來說,自然是好事。但毋庸諱言,這種暴漲暴跌,無論對房地產行業(yè)還是我國宏觀經濟,都必然產生一定的影響,甚至危害不淺。當前,有必要梳理一下此暴漲暴跌的起因,看看究竟是誰“攪亂”了中國樓市。 地方政府究竟是"救市"還是"救己" 在我眼里,個別地方政府所謂的“救市”,與其謂之“救市”毋寧謂之“救己”——救地方財政收入救GDP數字救形象工程,一言蔽之:救官員一己政績。 本篇新聞熱門關鍵詞:尋求 中長期 投資機會 基金 交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