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粽子,多是簡單白米,或者雜以赤豆、棗子,蘸白糖食用。
江南的粽子名聲最盛,做法也復(fù)雜,尤其是餡,變化多端。和北方粽子的一個(gè)重大差異是,江南粽子的糯米原料,多預(yù)先用醬油浸漬,與肉餡相蒸,香味撲鼻。
國內(nèi)的粽子,以江南嘉興出產(chǎn)的最為有名。嘉興粽子早在清代,就享有盛譽(yù)。食書記載嘉興粽子的種類和做法:
“竹葉粽”:“取竹葉裹白糯米粽煮之,尖有如生切菱角!
“艾香粽”:“糯米淘凈,夾棗、栗、綠豆,以艾葉浸米裹,入鍋煮。”
“薄荷香粽”:“薄荷水浸米先蒸軟,拌洋糖,用箬裹作小粽,再煮。”
“豆沙粽”:“豆沙、糖、脂油丁包小粽煮!
“蓮子粽”:“去皮心,拌洋糖,包小粽!
“松仁粽”:“去皮包小粽”
“火腿粽”:“入火腿塊包粽,火腿要金華者,精肥適均。又,肉丁包粽亦可!
嘉興粽子中,又以五芳齋最為著名。嘉興五芳齋的鮮肉粽四季供應(yīng),用筷子分夾四塊,塊塊見肉,芬芳和潤,酥爛嫩鮮,肥糯不膩。湖州諸老大粽子以洗沙甜粽見長,以豆沙、豬板油丁為餡并不稀罕,難得的是豆沙是洗沙――紅小豆煮爛去殼,再加糖、熟豬油、玫瑰原汁炒至烏黑晶亮有勁,這種豆沙吃口香、潤、細(xì)、滑。
在江南一帶,端午節(jié)頗見隆重,這種帶有濃烈民俗氣息的節(jié)日,也是形形色色的粽類食品上市暢銷之時(shí)。猶記筆者幼時(shí),逢此節(jié)日,祖母會在我的頸脖上掛一串極可把玩的微型粽子,那碧綠的粽葉和隱隱透出的清香,卻是小伙伴們相聚時(shí)的快樂話題。漸長,才知粽子好吃不為無因,原來,江南一帶的粽子分廣式和蘇式兩種,竟如月餅的分類一樣。廣式,乃椰蓉粽、蓮蓉粽、燒鴨粽、豬油豆沙粽、叉燒蛋黃粽等。蘇式,則有白米粽、赤豆粽、鮮肉粽、火腿粽等。后來,我去過以出產(chǎn)粽子聞名的嘉興,才知此地的肉粽子果然不凡,其香糯和鮮美,至今尚無可與之相比的粽類。
二十多年前游廣東的韶關(guān),見到所產(chǎn)的巨粽,可謂眼飽。那呈方形的大粽子,只要吃一只,包你捧肚叫飽,不過論滋味,仍屬平常。
老一輩人說,包粽的粽箬很有講究,那是一種專門栽種的青蘆葉或特見寬長的竹箬,以之裹粽而煮,便可令之清香和不易變餿。
作為傳統(tǒng)食品,今日各地所產(chǎn)之粽可以四季供應(yīng)不絕,即如上述的嘉興肉粽,今日凡游嘉興的中外游人,均知嘗新而另買幾串?dāng)y歸。在本港,一些專售江南食品的店家,也是一年四季均有供應(yīng)自制的咸肉火腿粽或鮮肉粽,不過,論滋味,自然無法與嘉興當(dāng)?shù)厮a(chǎn)者一較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