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年間的一個春天,大清王朝在平定江南各地的反清斗爭后,已鞏固了他的統(tǒng)治。寧波也恢復(fù)了往昔的平靜。此時,在城東郊外的潛龍漕錢氏府第外,兩鬢斑白的錢肅圖攜子徐徐而走,繞宅三匝,徘徊回顧,爾后痛哭而去。 潛龍錢氏———這個甬上望族由于錢肅樂的抗清而被籍沒家產(chǎn),偌大的寧波城已無錢氏的寸磚片瓦,一貧如洗的錢氏家人云散四處。天道之吝,不令悲乎? 展廳 史跡陳列 故居外觀 忠義傳家 在寧波東櫟木廟后,有潛龍漕,此地地脈自慈溪驃騎山(今江北馬鞍山)而來,為城東最勝之地,前人有詩贊道:“驃騎山頭云,散作千紅藥。飛渡東江東,水中長綽約!笔谰釉诮瓥|的錢氏也因此被稱為“芍庭錢氏”。 明代的300年間,芍庭錢氏英才輩出,聲名遠揚。其中錢管、錢奐、錢若庚、錢啟忠、錢敬忠、錢肅樂、錢肅范、錢光繡、錢肅圖為錢氏九望;錢肅樂、錢肅范、錢肅遴、錢肅典都死于抗清戰(zhàn)爭,被稱為“錢氏四忠”。錢氏諸賢中,影響最大的是錢安和錢肅樂。 錢安字靜能,晚號畦東先生。是芍庭錢氏的始祖。洪武十七年(1384年)為韓王府紀(jì)善。韓王對他禮遇有加。燕王朱棣靖難役后,改元永樂,將錢安召到南京,要重用他,但錢安對燕王謀王之事心存異議,于是以年老力衰辭謝之,終于說服燕王,全身而退。這在殺機盈廷的永樂年間真是一個奇事。 燕王朱棣是個順者昌、逆者亡的角色。對違背其旨意的文士官吏格殺不論,僅浙東就有寧海方孝孺為抗旨滅十族,株連無辜800多人,奉化探花戴德彝滅九族,闔門死難。如今卻偏偏對鄞縣的文人恩信有加,不僅對助其成大業(yè)的袁珙、金忠封官進爵,而且對違旨的錢安也網(wǎng)開一面,放其歸鄉(xiāng),還特地敕賜“遂爾優(yōu)游,勸鄉(xiāng)子弟為善”。錢安在險惡的官場中完節(jié)而退,充分說明了他有很高的政治智慧和處世能力。甬上名家李杲堂贊之“乞身歸去老江皋,具慶堂前試濁醪。令節(jié)盡推錢紀(jì)善,百年門第至今高”。 始祖錢安的風(fēng)骨和情操,從此成為芍庭錢氏的一面旗幟,一種家傳的精神,影響著錢氏各代的弟子們,使之在天崩地解的時刻,聞難而起,慷慨赴義而無悔。 郡廟首義 1645年的夏天,是中國歷史上天崩地解的時刻。在農(nóng)民軍、明王朝和清軍三種勢力的鼎立結(jié)局面結(jié)束后,歷史的天平就向清王朝傾斜了。此時,清軍在“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后挾威南下,破杭州、臨浙江,寧波危在旦夕! 此時,在東錢湖畔東吳養(yǎng)病的原明刑部員外郎錢肅樂,眼看江山易主,寧波知府朱之葵等又準(zhǔn)備獻城投降,不禁憂心如焚,痛不欲生而大口咯血,準(zhǔn)備以身殉國。恰在此時,寧波城里的鄞縣貢生董志寧和秀才王家勤、張夢錫、華夏、陸宇鼎 、毛聚奎等6人(人稱六狂生)倡議組織義兵抵抗,邀請錢肅樂出山。錢肅樂聞訊趕赴寧波。6月12日在寧波府城隍廟聚集士紳議事,聞訊而來的百姓達萬余人。古林布衣戴爾惠見狀振臂高呼:“何不就推錢公為首,樹旗起義!”眾人聞?wù)Z更為激昂,齊聲贊同,擁簇錢公進入署中,會商舉義大事。寧波的抗清斗爭至此揭開序幕,錢肅樂效法晉襄公的故事,以黑色喪服著裝,誓師起兵,開始了他一生中最為悲壯的事業(yè),也把他的家族帶入了無可回復(fù)的殉難之路。 為抗清,他審時度勢,派舉人張蒼水奉表南下臺州,請魯王朱以海監(jiān)國,使浙東抗清諸軍有了統(tǒng)一的領(lǐng)導(dǎo),并為浙東抗清斗爭成為明末清初抗清運動中最悲壯的一章書寫了雄奇的一頁。 為抗清,他毀家紓難,將他的眾多兄弟帶入軍中,他年少的兒子翹恭和年僅12歲的十弟肅采也隨軍而行。在甬城聲名顯赫的錢氏一族,就這樣投身于一場必然失敗的無比悲壯的決戰(zhàn)之中。 必然失敗的命運是由于明王朝的余脈南明政權(quán)的自我傾軋和倒行逆施。這些偏安一隅的小王朝在亡國的陰影下仍不肯停止內(nèi)部的爭權(quán)奪利,相互傾軋。身為東閣大學(xué)士、兵部尚書的錢肅樂,目睹權(quán)臣鄭彩的跋扈又?jǐn)?shù)遭陷害后,知道這王朝是必亡不可了。在“國勢日蹙,藩領(lǐng)驕焊”之時,憂憤成疾的錢肅樂惟有以死報國。 清順治五年(1648年),當(dāng)福建連江失守消息傳來時,身患血疾的錢肅樂以頭觸枕,只求早死,此后絕食死于船中,以身殉國。遺言以舉義前官職明刑部員外郎身份入葬,時為1648年六月初五,年42歲,正值起義3年后的夏天。遺骸未能歸鄉(xiāng),葬于福建省福清黃蘗山中。明魯王贈太保、吏部尚書。謚忠介。1936年,鄞縣文獻館報請其出生地旁的街巷為“忠介街”,與百丈路平行。 錢氏四忠 在這場悲壯的殉難中,除錢肅樂外,錢氏家族還有十余人以不同形式投入了這場曠日持久的斗爭中,其中以身殉國的有錢肅樂三個弟弟錢肅范、錢肅遴、錢肅典,史稱“錢氏四忠”。 錢肅范字錫九,一字箕仲,錢肅樂的第五弟。錢肅樂舉義后,肅范也投身軍中。魯王的許多文書都由肅范起草。后被薦入史館,任檢訂。1648年錢肅樂死后,軍中諸弟服孝后遵兄命云散四方,只有肅范和肅圖仍在軍中。有人問其原因,回答:“止者報國,行者全宗,不相背也!碑(dāng)時清軍已進兵福建,只有福安、寧德兩縣尚未攻破。錢肅范毅然入福安助守。6個月中,與清軍屢次相戰(zhàn),獲勝。無奈僅此孤城,援盡精絕,最終落入敵手。城破之時,錢肅范遙望百辟山長嘆:“這里是宋少帝入海的地方。 辟x絕命詞,自盡,未死,被清兵捉住,不屈犧牲,仆人張貴年僅20歲,也隨從死亡。 錢肅遴字兼三,錢肅樂的第七弟。明秀才,善書法。以參與甬城起義之功授官推官,不受,后隨肅樂轉(zhuǎn)戰(zhàn)東南各地,1651年兵敗后回家,甲午乙未(1654年~1655年)又奔赴海島大陸間聯(lián)絡(luò)義軍。1659年,參與鄭成功、張蒼水的長江之役。戰(zhàn)敗后,與妻子避難于昆山,后佯狂而死。其妻鮑氏為其殯殮,落發(fā)為尼。在草庵中泣血紡織以求路費,數(shù)年后聚足歸資,才將肅遴的遺骨運回鄞縣,葬于故鄉(xiāng)。 錢肅典為錢肅樂第九弟。錢肅樂死后,肅典遵兄命避地瑞安。他雖離開軍中,但仍心系魯王,當(dāng)聞?wù)f魯王還在健跳時,就私下給魯王上書問安。此信泄露后肅典被捕,隨即處死。不久,其兄肅遴也在江蘇昆山死難。于此,錢氏一族為抗清斗爭捐出了四個鮮活的生命,其余的兄弟則在清政府的殘酷迫害中散居四方,浪跡江湖。錢氏家族近300年來聚居的錢宅籍入官產(chǎn),錢氏一族至此已是一貧如洗的難民了! 寂寂舊宅 13年前的春天,在一個春雨凄凄的清晨,我走進了位于潛龍巷的錢宅。這座始建于明嘉靖年間的三進大院,僅存大廳,但這間廳房能留存至今,一定有著曲折動人的故事。因為這座大院在清初即被籍沒,以致錢氏一族在寧波再無立錐之地。然而300多年過去了,當(dāng)年巨富顯官的府邸在歲月消磨中紛紛毀棄時,錢氏廳堂卻依然默立,靜守著世事滄桑和風(fēng)云變幻。天道之公,不亦幸哉! 十步之外的街道,行人川流而過,無人回顧舊屋,凄凄春雨中的舊屋異常寂靜,沒有人,也沒有聲音,寂靜得令人心顫,令人心酸。我凝視著布滿灰塵的窗欞,不覺黯淡神傷。一個顯赫的家族,就這樣衰微了?誰還記得他?一把鐵鎖鎖住了房門,塵封了一部血性滄桑的歷史,卻封不住那股驚天裂地的浩然之氣。春雨中,我分明聽到了300多年前的金戈之聲。 如今,“忠介街”隨著百丈路的拓展已成為記憶中的風(fēng)景?部啦黄降男∠镆殉蔀橥ㄡ榇蟮溃R街而立的酒樓流光溢彩。修繕一新的錢宅默立于喧嘩的酒樓后面,依然寂靜,依然寂寞,卻沒有了當(dāng)初的那種震人心弦的浩然之氣和悠遠幽深的氛圍。360年前的悲壯一幕終于無聲地消融于喧鬧的市聲之中,驚心動魄的金戈之聲也成為千年的絕響。但寂寞錢宅依然令人心顫、令人心酸、令人黯然神傷! 【生平】 錢肅樂(1606年~1648年)字希聲,號止亭,明崇禎十年(1637年)進士,官太倉知州等職。清順治二年(1645)清兵南下,錢肅樂與張蒼水等在郡廟組織義軍抵抗,迎魯王監(jiān)國。后追隨魯王,聯(lián)合各路義軍,轉(zhuǎn)戰(zhàn)在浙閩沿海一帶,曾連克興化、福清等30余城。由于魯王政權(quán)的腐敗,官宦之間的傾軋排擠,致使連江等相繼失守。錢肅樂憂憤至極,病故于連江的瑯江舟中,謚號“忠介”。著有《正氣堂集》、《越中集》、《南征集》等。 【地址】 位于江東潛龍巷,寧波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明嘉靖年間建筑,原建筑由臺門、廳堂、后樓及廂房等組成,現(xiàn)僅存三開間、單檐硬山式的廳堂,辟為錢肅樂紀(jì)念館。 戴松岳/文 戚顥/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