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腐防腐,以“六不能”杜絕“六可能”
哲 明
把“不可能”變?yōu)?ldquo;可能”——近些年,真實的媒體報道中不乏這樣的真人真事,虛擬的影視劇情中也多有這樣的精彩故事。“不可能”轉換為“可能”的極致版本,就是源于浙江的“四千精神”。很多領域由此涅槃重生,實現(xiàn)精彩蝶變,這是令人感奮的大好事。
逆向思考一下,有沒有一些地方,恰恰需要把“可能”轉變?yōu)?ldquo;不可能”呢?我想不但有,而且極具現(xiàn)實意義,這就是反腐倡廉領域。從理論上說,每個人發(fā)生違法違紀的可能性都是存在的,掌握一定權力的領導干部則概率更高。所以,我們說,在這方面,沒有誰可以免檢,沒有誰敢拍胸脯,沒有誰可以高枕無憂。而當一些人利令智昏地把這一理論上的可能性,轉變成現(xiàn)實場景,墜落深淵,身陷囹圄,痛不欲生,每每使人扼腕嘆息。
所以,首先得知道存在這種“可能性”,而且這種“可能性”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往往就在你我身邊,就在每時每刻,就在自以為神不知鬼不覺之時。概而論之,反腐倡廉,就要以“六不能”杜絕“六可能”。
只要身處領導崗位,就有可能發(fā)生腐敗,不能過于自信。這個道理似乎十分簡單,但總讓人想不明白的是,這樣苦口婆心的諄諄告誡,眾多觸目驚心的案例警示,如此雷霆萬鈞的高壓態(tài)勢,為什么無法遏止同樣的劇情反復上演呢?我想,最基本的,還是需要有敬畏之心,以心存敬畏制勝過于自信。春秋時期,一位宋國大夫在家廟的鼎上鑄下銘訓:“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循墻而走,亦莫余敢侮。饘于是,鬻于是,以糊余口。”意思是說,每逢任命提拔,越來越謹慎,一次提拔要低著頭,再次提拔要曲背,三次提拔要彎腰,連走路都靠墻走。生活中只要有這只鼎煮粥糊口就可以了。“僂”“傴”“俯”三個動詞,生動展現(xiàn)出他的謙虛低調和清正謹慎。
只要手中握有資源,就有可能被人“圍獵”,不能麻痹大意。“圍”字背后的兇險,在于不法分子用心之縝密、準備之充分、手段之講究,他們設計圈套,給你甜頭,各種誘惑、好處、利益沖著你來,如果你麻痹大意、缺乏定力,就會在忘乎所以之中成為被剿殺的對象。在《圍獵》警示片中,一個被“圍”落馬者這樣懺悔道:“不管他怎樣甜言蜜語,喊你恩人,喊你親爹,喊你大爺,你都不要當真。我就是當真了。”甚至還有甘心被“圍”的一些貨色,“圍獵”者和被“圍獵”者形成利益共享鏈,共同侵吞國家資源,那你在數(shù)收受的鈔票時,就等于給自己墳頭撒紙了。
只要手腳不干不凈,就有可能隨時被查,不能心存僥幸。手腳不干不凈,輕者偷雞摸狗、東拿西揩、假公濟私、吃拿卡要、雁過拔毛,重者索取回扣、挪用公款、竊取資產(chǎn)、收受賄賂,等等。手腳動過的地方,哪有不留痕跡的?不干不凈之處,哪能洗得干凈?還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中的那個“你”,不知什么時候,就把你供了出來。這么些“定時炸彈”,引信隨時可能引燃,你就在提心吊膽、心驚肉跳、疑神疑鬼的心境中熬日子吧,直至被查。“虧”得要命的是,這些費盡心機得來的不義之財,還沒有機會光明正大地享用,充其量只是做了個臨時“保管員”和“過路財神”而已。
只要交友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人利用,不能濫交朋友。古訓曰:“親君子,遠小人。”朋友有良莠之分,交往有損益之別,以義擇友,乃君子之交,以利結朋,則小人之交。一些別有用心之徒,名義上交的是你這個人,實際上想的是你手中的權,面對超乎常規(guī)的“恭維”與“熱情”,要在內心深處多問幾個為什么。翻看違紀違法黨員干部的懺悔錄,“交友不慎”是一個高頻詞,如果缺乏足夠的警惕性和辨識力,就會不知不覺陷入“以利相交”“以權相交”“以勢相交”的小圈子,在“人情”和“友誼”中蒙蔽了雙眼,迷失了自我。值得玩味的是,一旦東窗事發(fā),原先的狐朋狗友往往最先劃清界限,“最可信賴的人”常常是最快交代問題的人。有人嘆息“交友不慎,后患無窮”,有人懺悔“交友不慎,拖垮一生”。建立在權力、利益基礎上的友情,往往不堪一擊。
只要家風不端不正,就有可能深陷泥淖,不能放縱家人。一個清清爽爽、和和睦睦的家庭,是人生幸福、事業(yè)成功的最好根據(jù)地。有人這樣說:每天早上想上班,每天晚上想回家,這就是幸福。如果反過來呢?那就一定出問題了。家風一旦沾染了銅臭異味和不當利益,污染的不僅是當下的家庭生態(tài),還將遺臭家族無數(shù)代。前有賢人曾經(jīng)說過: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么,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么,愚而多財,益增其過。聽聽,多清醒的家庭賬啊,怎么就算不明白呢?
只要沒有平安著陸,就有可能晚節(jié)不保,不能放松警惕。不是有人信奉“有權不用、過期作廢”“抓住時機,謀些是些”的頹廢信條嗎,于是產(chǎn)生了退休前撈一把的“五十九歲現(xiàn)象”,結果晚節(jié)不保,悔之晚矣!現(xiàn)在,“晚節(jié)”的時效覆蓋終生,終身追責已成常態(tài),無論時間過去多久,公職人員都必須為自己曾經(jīng)的過錯埋單,這樣的例子時有所聞。如此看來,最后一句要改一改了,應該改成:哪怕已經(jīng)平安著陸,也有可能晚節(jié)不保,不能放松警惕。
努力降低甚或終止以上這些由“可能”到“現(xiàn)實”的轉換率,是對每位領導干部的終生考驗。
法治精神生存條件 不能缺少主張 |
去年,省委省政府經(jīng)過10多年積極部署推進的寧波、舟山港一體化工作塵埃落定。寧波舟山港實現(xiàn)了實質性一...
詳細
|
習近平總書記2·19和4·19兩次重要講話,從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全局和戰(zhàn)略高度,科學回答了事關新聞輿論事業(yè)...
詳細
|